第六章:东宫妙计安流民 (1/2)

+A -A
换源:
节点一

  “众位大人过誉了,我近来多习治国安邦之道,以图将来为父皇分忧”王安扬眉吐气的说道。

王徵虽然觉得王安的策论扎实老成,但总觉得欠缺什么,一时也说不出什么不妥,所以用鼓励的眼光望向王煜。

“咳”,看到皇帝老子的鼓励,王煜轻咳一声。

“皇弟的策论,可行性的确很高,但危害也很大,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会令事情更糟”

“此论可以说是危害社稷

“什么,危害社稷?太子如果没有这等计谋,大可直接认输,何必要给安皇子扣这顶大帽子”林若甫怒言道。

王煜没有理会林若甫,继续说道:

“本宫粗略说几点吧,有八不可行”!

“其一,流民治理流民是个好提议,但不合时宜,这策略可以用在治理大黎西南的部落上,但用在流民身上,只会有一种结果。

“那就是,那群所谓的威望之人,会被养成流民中的特权人士。

“但凡他们有点歪心思,只要以粮食为筹码,就可以控制人心,甚至过上娇妻美妾的小日子。

“最终后果,会死更多人。

“其二,皇弟的策论,华而不实,除了能解决流民的一口吃食外,什么也解决不了!

“哪怕赈济到最后,消耗掉无数的钱粮,最后,流民还是流民。

“最重要的是,流民什么都不做,就能获得粮食,这很容易滋生流民的惰性!就算是北疆战事解决了!他们早就过惯了这种饭来张口的日子,又有几人愿意被遣回原籍的?

“其三,隐患太大!

“就算北疆战事停歇了,朝廷动用军队,强行将流民驱散,但他们惰性已成,又有几人愿意安心种地的,到时二十万流民,很有可能就会变成二十万流寇,怎么办?。

“其四,生活保障问题!

“流民除了了每天从朝廷这里获得半碗粥外,没有其他的一点保障。冬天马上就要降临了,京城的冬天有多冷大家是知道的!到时候,流民又会被冻死多少?没有一万估计也得有八千,试问你怎么想的,。”

“其五……”王煜一口气说出八条反驳意见,说到痛快处,还时不时骂王安两句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皇弟你的策论和建议不但于流民毫无益处,反弊端丛生,两个字,狗屎,三个字,臭狗屎”。

大殿之上,顿时静的连根针掉地上都听得到。

众人都在思考王煜的话,包括王徵,不可否认的事,王煜分析的简直无懈可击,瞬时,王安在众人和王徵的心目中,地位又下降了半格。

“风止了,雨停了,你是不是觉得你又行了,皇弟啊,我告诉你,你永远也赶不上我的一个小脚指头,永远”王煜再次践踏王安。

“你……”王安差点昏过去。

良久,王徵缓缓言道:“那依煜儿之见呢,该当如何处置”?

“父皇,儿臣窃以为,流民之事,不可小看,如若小觑,能酿大祸,今须择一位高权重之皇子或者勋贵,赋予便宜行事之事权,拨以钱粮成立流民安置处,于京城之北百里,另筑一新城,五万流民,男可为劳工,女可为后勤,待新城完工,可于流民中选壮以充北疆军力,食有粮,居有屋,此乃以工代赈,如此可一举两得矣”!

“太子策论,实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才是真正的安邦定国之策,国有此储君,大黎之幸,苍生之福,以工代赈,好,好,好”连一直保持中立的礼部尚书张文昭,此时都对王煜佩服的五体投地,也开始站队。

“陛下不可,太子殿下这是纸上谈兵,本朝以来,遇有灾情流民,都是拨粮赈灾,建粥棚以安流民,若是让流民劳工筑城,一则有伤圣德,二则又有何人有此能力去安置这流民之事”一直暗中观察的林若甫,前边回合看王安败下阵来,马前卒吴国守又碰了钉子,只好自己跳出来。

“林爱卿的话也不无道理,煜儿,你怎么说”?其实王徵超级赞同王煜的策论,只是碍于林若甫在朝中势力过于庞大,林家又是世家大族,不能不留几分情面。

“启奏父皇,给儿予以相应之权并一定的钱粮,儿臣愿意担起这流民安置处的差事,一定让流民变良民,两年之内建一新城”,王煜瞟了林若甫一眼,随即双眼望上,一副豪气干云。

林若甫闻言大喜,这样一来,太子将带流民迁移至百里开外,远离朝堂,他林若甫和外甥王安更能谋划于秘室之中,摆布于朝堂之上。

“陛下,太子殿下有此雄心,真是令臣刮目相看,太子此去,定能建功立业,解陛下之忧,去社稷之困”,林若甫趁机点化火。

“这……,众位爱卿的意思呢”?王徵深感为难,一边为王煜的知难而进感到欣慰,一边也为他的不知深浅暗自着急,所以盼望着能有不同意见,以驳回王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要报错】【 推荐本书
推荐阅读: 谍云重重亮剑我有红警基地车大宋之千古一帝万亿军火之王朱元璋:朕都皇帝了,你还叫我跑路?我的谍战岁月谍海王牌抗战:从八佰开始烽火之铁血雄师亮剑:我有一间小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