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11 酒肆门前稀奇多 (1/2)

+A -A
换源:
节点八

  长安城以南北正中的朱雀大街为界,分为东西两部,街东归万年县辖,街西归长安县辖,为了尽快抵达西市,王三郎驱赶着牛车从长安西面的金光门进入长安城,没有走三十多丈宽的朱雀大街。

入城之后,张义山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双眼珠忙个不停。

十来仗宽的主街道,还有如城楼一般宏伟的坊门,鼓楼,加上车水马龙的车辆行人,期间还混杂着一些蕃人。

民居、街道、巷子整整齐齐,就连道路两旁的槐树都长得差不多一样,每一处都刷新着他的认知。

长安城给他的感观是极好地,但就是有点怪怪地,张义山也说不上哪里怪,等到王三郎驱赶着牛车经过聚贤防,来到西市正门,他终于明白了自己为什么会对长安城感到怪了。

是味道,是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怪味,但也说不上臭。

只见一条宽约仗余的沟渠围绕着西市,要进坊得先过桥,再过坊门。

环坊沟渠两边载满了柳树,沟渠里的水不流动,死水一般,飘着各种浮游生物,难怪空气中的味道会让张义山觉得怪。

之前在经过聚贤坊的时候,张义山也看到这种沟渠环绕聚贤坊,好奇心驱使下,就问王三郎:“我见聚贤坊、西市坊都有条死水沟渠环绕,城里人也不怕味道难闻啊。”

“长安城一百零八坊,每坊都是如此啊。”王三郎理所当然地说道。

“每坊都是如此?”张义山瞪大眼睛,一脸地不可置信。

难怪乡里的李大夫说,长安已经有不下百人得了疟疾,偌大的长安城全是死水沟,这可是蚊子苍蝇的温床啊,难怪疟疾会泛滥成灾。

一个同村而来的老汉笑道:“小神医是第一次进长安城吧?”

“对啊。”张义山点点头,拱手对同车老汉道:“还请老伯给小子说说,怎么长安城里每坊都有这种死水沟渠?”

“小神医可问对人了,老汉年轻时劳役,就是修建长安城内的排水沟渠。”老汉一脸自得,似乎小神医有问题请教,让他觉得非常有面子。

原来,这些环绕每坊的沟渠,就是给坊中百姓排废水用的。

大唐在吸取前人排污长期使用渗井,破坏地下水的教训之后,为减少渗井的使用,直接用排水沟渠替代,坊内百姓的污水,先是通过各家各户的排水沟,连通环绕每坊的排水渠,通过每坊的排水渠,再排出城外,最后排到大河大江中。

这种排水设施似乎很合理地样子,可是露天的排水沟渠一旦到了夏季天气炎热,遇到老天爷长期不下雨,上百万人的城市,排水沟渠又四通八达、弯弯绕绕,污水几乎不能流动,实际效果可想而知。

听完同村老汉的介绍,张义山才明白所以然。

牛车入了西市,离开沟渠一段距离之后,也闻不到什么空气里的异味了,张义山索性懒得再想长安城的排水设施,这也不是他这个小老百姓该考虑地问题。

他现在的任务就是赚钱,这才是最实际问题。

一会后,张义山看着十多仗宽的西市主街道,一眼望不到头,全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心里只剩下“牛鼻”两个字来形容。

王三郎在西市市署停好牛车,系好牛缰,同村的村民下车,纷纷与张义山、张悦叔侄告别,而后就去采买所需的物品,而王三郎将牛车上的两大框包子用扁担挑上肩头,问道:“义山,我们要在西市何处卖包子,我帮你担过去。”

张义山与张悦,向王三郎道了声谢,而后张悦也眼巴巴地看着张义山,只等他拿主意。

“三郎,西市有什么人多的去处?”张义山问道。

做买卖,自然是人流量多的地方才好。

“人多?”王三郎想了想,便道:“自然是有胡姬的酒肆。”

“三郎前头带路,就去这文香酒肆卖包子。”张义山道了一声,让张悦跟紧。

“好嘞。”王三郎挑着担子就走在了前面,张义山、张悦急忙跟上他的脚步。

一路上行人熙熙攘攘,骑马的,骑驴的,蕃人,各色人等皆有,加上各种店铺一间间,两层、三层的店铺随处可见,商品琳琅满目,张义山突然有些感慨,想不到大唐老百姓的物质生活也很丰富啊。

“义山,就是这里了。”

王三郎挑着担子,停在一家酒肆前。

只见酒肆前,几十个头戴幞头、身着上窄袖圆领常服的读书人,将一个身着胡服的胡姬围了里三层外三层。

这群读书人一会沉思,一会愁苦,样子十分滑稽。

而进出酒肆的都是些文士打扮,颇有些和酒肆的名字“文香”相互呼应地意思。

这地儿卖包子,好得很呢!

张义山双眼放光,似乎看到了一群待宰杀地大肥羊。

“……这都三月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要报错】【 推荐本书
推荐阅读: 民国:我继承了北洋大宋神探志满唐华彩我在中东打造红警基地神三群聊:三国红楼:贾家弃子,开局封狼居胥藏国大清话事人长生从娶妻开始第五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