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圆滑的三杨 (1/2)

+A -A
换源:
节点一

  徐有贞对着孙太后方向说道:

“太后,您也看见了,如今京师之地只能抽调出两万人军队,这点兵马如何抵御瓦剌六十万大军半个月?臣在此,主张南迁,保大明国祚不丢!”

徐有贞说完,就对着孙太后跪拜了下去。

至于朱祁钰之前说主张南迁者斩之类的话,徐有贞从来就没放在心上!

朱祁钰说好听点是郕王,说难听点就是个无权无势的藩王,知县都不带怕的,更何况是自己堂堂翰林院学士?!

朱祁钰的言论?小儿之言耳!

自己的南迁主张,才是保护大明国祚不丢的正确主张!

随着徐有贞跪下请求孙太后南迁,交泰殿中不少人都认同的点了点头。

是啊,大明如今只有两万的军队,如何守得住瓦剌六十万大军半个月?

如果不南迁,只怕瓦剌大军攻破大同宣府居庸关来到京城之后,大明就要被灭国了!

朱祁钰看着跪在地上的徐有贞冷冷一笑,但同时也不得不承认,徐有贞说得很有道理。

六十万大军对两万军队,谁胜谁负,只要是正常人都能知道结果。

但打仗,从来就不是看谁人多,如果只是看人数,那也不用打仗了,摆出人数就行了。

而且大明的问题不是南迁就能解决的。

如果大明真的南迁,不仅让江北大地的人们被瓦剌当做畜生一样统治,大明也将失去天下民心。

朱祁钰不假思索对孙太后说道,毕竟孙太后才是决定一切的人。

“太后,大明不能南迁!如果大明南迁,南宋就是我们的前车之鉴。”

“如果放弃江北南迁,大明子民怎么看待大明朝?就算不考虑民心,如果瓦剌坐拥江北,以后别说北伐了,在瓦剌的进攻下能不能守住江南都不一样!”

“最终的结果更有可能想南宋一样,我大明将会被瓦剌灭国!”

“大明绝对不能南迁,就算战至最后一兵一卒,我们也不让一寸土地,朱家的子孙,从来就没有退避这个词语!”

一旁的于谦听着朱祁钰的分析点了点头,觉得朱祁钰完全说到自己的心中了,忍不住附和道:

“不错!太后,如果大明南迁,让瓦剌坐拥江北那么多个省份,我们就是依靠长江天险也绝无可能守住瓦剌的进攻,最终只有亡国的下场啊!”

“打不过也要打,我们战至最后一兵一卒都不能让瓦剌轻取大明江山!”

其实于谦不知道的是,朱祁钰的这番话,原本在历史中,是由他自己来说的。

如今却被后世而来的朱祁钰率先说了出来,也不知道于谦知道了会作何感想。

孙太后看着吵起来的群臣,有些头疼。

朱祁钰于谦主张守卫京师,战至最后一兵一卒。

虽然两人发言慷慨激昂,但交泰殿中的支持两人主战的只有一些不怕死的武将。

而虽然此刻主张南迁者之有徐有贞一个人,但只要细心看,就能看出大多数人都同意徐有贞的南迁言论。

孙太后也知道此刻南迁才是最优的方案,最能保住大明江山不丢的方案。

孙太后将目光看向一直沉默的百官之首三杨,决定问问这三人的意见,于是开口问道:“杨士奇、杨荣、杨溥,朝廷该不该南迁?”

三杨被太后点名面面相觑,纷纷以眼神示意对方回话。

三人之所以如此推脱,就是不想背负骂名!

如果自己建议不南迁,留在北京抗击瓦剌,结果最后大明被瓦剌灭国了,那这个锅是不是就算在自己头上了?

如果自己建议南迁,最后大明如同南宋一样的结局的话,史书上就会说自己是主张南迁的胆小鬼,将大明带入深渊的无能之辈!

总之现在的情况就是只要你的决定最后出错了,那么就做好被后世子孙戳着脊梁骨骂吧。

最终,在孙太后越来越紧迫的目光中,眼见其他两人都不肯出声,作为统管兵部的杨士奇只好硬着头皮站了出来。

不过杨士奇也不傻,说了一句模棱两可的话。

“朝廷可以南迁,但军队一定要留下来抗击瓦剌;不过南迁之后,京城没有主人在,军队就会没有士气,战斗力就会大减。”

朱祁钰在一旁听得有些无语,杨士奇真是人精,这番话,说了等于没说。

真是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

孙太后也是叹了一口,知道想让三杨主动拿定主意是不可能了,最终敲定主意的只能是自己。

思考了一会,就说道:“杨士奇、杨荣、杨溥、于谦,你们四人立刻拟定一份计划,其他人散会!”

至于是什么计划,孙太后没有明说,三杨于谦四人也没有多问。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要报错】【 推荐本书
推荐阅读: 民国:我继承了北洋满唐华彩大秦:儒皮法骨道家心大唐:举报李二造反,我当上皇帝大清话事人大宋神探志第五形态神三群聊:三国抗战:我,军火大亨神话版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