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乘坐火车 (求鲜花,求评价票) (1/2)

+A -A
换源:
节点一

  1992年,8月26号

羊城火车站,大钟的指针显示,已经到了上午九点四十分。

这个时候已经立秋了,可基本没用,是羊城最热的时节了。

火车站熙熙攘攘,人头攒动,炙热的阳光照在整个广场上。

售票窗口,排队的人群似乎不怕炎热的天气,一个紧贴着一个,排起了长龙。

有些乘客白衬衣明显都湿透了,还是在队伍里面拥挤着不愿错开分毫,一个个尿素袋子或提或抱,顺着队伍望去,远远比排队人的数量还多。

这个年代不能网上订票,冬天顶着寒风排队一排就是几个小时,夏天站在大太阳下面也是一样。

饿了渴了甚至人有三急。

也不敢随便离开,就怕被人插队买不到票,回不了家。

他们有的携家带口,或许是从农村出来,希望孩子能在城市长大,改变命运,不用像父母一样辛苦的操劳一辈子。

有的是只身南下,只为了远在农村的父母和孩子,能生活得更好一些。

杨云没有经历过这个场面,可他听说过,九十年代初,许多大一点城市的火车一到站,不管有没有票,全体都是靠冲,靠抢,靠挤。

甚至爬窗都很常见。

因为这个年代火车检票入站还没有开始,各种家禽,鸡鸭鹅小猪仔都能带上去,个头稍微低点的,从上了火车,基本能看到的风景就只有屁股。

人群但凡有点动静,就如同水波纹一样,左右摇晃,大部分人行走都不是根据自己的意愿,人群往哪边摆动,乘客也就被迫着往哪边摇晃。

王副主任从军车上下来,看着浩瀚的人群,以及到处贴满保护财物,谨防小偷的标语,下意识的捂了捂自己的口袋。

面色有些苍白的拉着杨云说:“你确定咱们要坐这趟车?我寻思着八月份的火车还好啊,既没赶上学生潮,也不是农民伯伯往返的时节。”

“怎么还这么多人?”

“怎么了?魂不守舍的?”杨云还在考虑着刚才相遇的事情,没听清身旁的人说什么。

贸然间看到一只又黑又大,还带着几簇黑毛的手背在眼前晃悠,吓了一跳。

“你有什么可担心的,票早在昨天部队里面已经帮买了,走吧先抢个好位置进站。”杨云缓过神来,没好气的说着。

穿过拥挤的人群,杨云也很纳闷,这个月份确实不该有这么多人,一路过来,有长辈送别晚辈的,还有同年龄段相互告别的,哭天抹泪,抱头痛哭,掩面流泪的分别场景到处可见。

“呜....哐当....哐当...”

火车的鸣笛声和轰响远远的传来,预示着火车快要进站了。

人群开始合流,几十上百人提起手中的袋子朝着车站涌动,秩序显得有些混乱。

有些没买到票的也往前面挤,这个年代,为了尽可能多的输送乘客,甚至将部分原用于运货的列车也调过来载人运行。

这种车厢只有几个小窗口,白天可以说是闷如桑拿,到了晚上又寒气逼人。

很多人都称这种车叫做闷罐车。

杨云看了看车票,不是这一班车,拉着王副主任让开了道路,亲眼目睹了一次乘客登上火车的过程。

行李先丢进去爬窗的,隔着窗口递行李的,递孩子的,到处都是。

王建明显然过年的时候经历过这场面,非常淡定,算得上是身经百战,站在那里古井无波看着,一点儿都不觉得稀奇。

可杨云不一样,好歹也是经历过二十一世纪的地铁和高铁,看到这种场景,忍不住感慨,高铁真是一个伟大的发明。

如若不然的话,火车站的这种场景,恐怕会继续维持下去,并且人数也会越来越多。

轮到他们登车的时候。

杨云本来还想着斯文一点,可王副主任压根就不考虑这些,拉着他跑到对应的车厢,趁着其他人群都还没怎么聚集的时候。

双手抓住窗户框,用力的一翻,半个身子就探了进去,紧接着跳进车厢,伸出脑袋焦急的催促:“想啥呢老杨,赶紧呀?”

“再等会连座都没了。”

“好吧。”杨云无奈的点头,入乡随俗,他们两个人没什么行李,只有一个背包还没多大。

很轻松的找到车票对应的位置坐在那里。

从羊城到鄂州省的江城将近一千公里,一天一夜是没的跑了。

也不想多折腾,杨云坐在位置上无聊的看着周围,这个时候,其他的乘客也都涌进了车厢。

想要安静显然是奢侈的。

小孩的哭闹声,乘客的叫骂声,道歉声,行李拖在地上刺啦刺啦的刺耳音,交织成了一个完整的车厢。

“哐当...哐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要报错】【 推荐本书
推荐阅读: 民国:我继承了北洋满唐华彩大宋神探志我在中东打造红警基地神三群聊:三国红楼:贾家弃子,开局封狼居胥长生从娶妻开始藏国大清话事人第五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