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乱世浮生:朱温的抉择 (1/3)

+A -A
换源:
节点一

  在唐宣宗大中六年的深秋,当橘黄色的叶片渐渐落尽,北风开始悄悄带起丝丝凉意,宋州砀山县的午沟里,朱家的三子——朱温在这个收获的季节出生了。他的家族历来传承学问,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声名远扬的学者,虽然不曾步入官途,却因才学和德行与本地的权贵结为连理。

长兄朱全昱,气度沉稳,有着文人的温润;二兄朱存,勤学不倦,常以高中状元为志向。朱温虽为三弟,却自幼不同于兄长,他的眼里总是闪烁着异样的光芒,仿佛有着一股要冲破一切束缚的野心。不幸天不遂人愿,父亲早逝,家境一落千丈,他们不得不随母亲王氏投奔远在萧县的刘家,依靠亲戚的庇护过活。

朱温长成之后,面对刘家的恩义,他内心始终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挣扎。他深知,如果继续这样平庸的生活,就会被这无边的黄土埋没。朱温并不想像父辈一样,只是小小的一介书生,他的志向远大于此。

每天黎明前,他总是第一个醒来,跟随村里的农夫们下地,一起耕作。午沟里的田野宽广,金色的麦浪翻滚,朱温在田间劳作的身影显得有些格格不入。那些朴实的农夫们,经常会用怜悯的目光看着他,仿佛在说:“这书生,手无缚鸡之力,还是回家读书吧。”但朱温从不以为意,他知道,每一次的汗水都是在为自己的未来打基础。

日落时分,当红日渐渐西沉,余晖洒满了整个砀山县,朱温便会放下手中的农具,到一旁清澈的小河旁洗去一身的泥土。河边的柳树垂下了长长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曳,柳絮飘飞,就像他内心深处无数的梦想。

夜晚,当一切安静下来,刘家的灯火早已熄灭,朱温会偷偷地点起一支蜡烛,翻开刘崇母亲借给他的书籍,那些关于历史、哲学和兵法的书籍,成了他心灵的慰藉。他渴望通过知识的力量,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家族的现状。他的心中充满了火一样的热情,每一次翻阅,都是在为自己的梦想添柴加火。

然而,心怀大志的朱温在乡里并不受待见。他的豪放和直率,常常让乡里的人感到不舒服。他们宁愿看到朱温低头干活,也不愿意听他谈论那些宏伟的梦想。刘崇对朱温更是不加掩饰地表现出不耐烦,常常冷嘲热讽,试图打击他的锐气。

“朱温,你这身子骨还是别做这些白日梦了,读读书写写字,安安分分地过日子不好吗?”刘崇在一次聚餐中,当着众人的面讥笑道。

朱温却不以为意,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坚定与不屈,轻声反驳道:“叔父,天下英雄,岂能只知田间耕作?我志在千里,必有一日,会让你们看到我的成就。”

刘崇哼了一声,不再言语,心里却在想:这小子,倒是有几分骨气。然而刘崇母亲却在一旁看得出神,她始终相信,朱温是不凡之辈,必有一番作为。

夜幕中,朱温独自走在回家的小路上,脚步坚定,心中充满着对未来的遐想。他不仅仅要成为一个武功高强的侠客,更要成为能够左右江湖风云的人物。每当月明星稀的夜晚,他总是会站在小院里,仰望星空,仿佛能够与天上的繁星对话,它们在告诉他,他的未来没有界限。

周围的环境也仿佛在为朱温的梦想作证。砀山的山峦犹如沉睡的巨人,土地肥沃,物产丰饶,每一个清晨和黄昏,这片土地都会被金色或红色的光辉所覆盖,宁静而美丽。这里的人们纯朴而勤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但朱温的故事,注定要书写得更加辉煌。

有一天,一个江湖传说的机缘巧合让朱温结识了一位过路的高人,这位神秘的旅者对朱温的志向表示了赞赏,并传授给他一些武艺的心得。朱温将这些心得藏在心中,每日练习,他的武艺日渐精进,气度也越发不凡。

然而,他的内心深处,始终明白,真正的力量并不仅仅在于武艺的高低,而是在于那份不屈的志气和不断追求的心。他明白,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挑战自我,不断地去理解这个世界的规则,他才能抓住那改变命运的机会。

在砀山县这片古老而肥沃的土地上,朱温的故事只是刚刚开始,他的未来如同这片土地一样,充满了无限的可能。

唐僖宗乾符年间,天下大乱,连年的灾荒使得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在这动荡的年代,山东地区尤为凄凉,饥荒连连,无数家破人亡。天降灾难,人间添烽火,盗贼横行,百姓苦不堪言。在这风雨飘摇的日子里,一个名叫黄巢的人物横空出世,他宣扬平分土地,免除租税的理念,像一颗星辰划破长夜,照亮了无数苦难之人的心。

朱温,那位曾在砀山县挑起重担的少年,此时已非昔日模样。乾符四年的春风里,他与二兄朱存作出了人生中的重要决定——离开刘崇的庇护,加入了黄巢的义军。

黄巢,一个身材魁梧,目光如电的男子,他的话语中充满了激情和力量,每一句都能深深触动人心。朱温和朱存,两兄弟第一次见到黄巢时,就被他的气度所折服,毅然决然地加入了这场看似不平等的斗争。

黄巢军的行军路线如蛇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要报错】【 推荐本书
推荐阅读: 民国:我继承了北洋满唐华彩我在中东打造红警基地大宋神探志神三群聊:三国长生从娶妻开始红楼:贾家弃子,开局封狼居胥藏国第五形态大清话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