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古阳书院 (1/1)

+A -A
换源:
节点一

  徽山以里六十里,有一山村,依水而建,名曰昉溪。昉溪虽小,背靠问政山,有座存世六百年的古阳书院。

说是书院,诗书礼易春秋,礼乐射御书数,文武两大类具有传授。自李唐至于赵宋,不说出将入相者近百人,至于治学者教化黎民,为官者造福一方,为将者镇守边境,已经是不胜枚举。所以曾有传言道:“徽山有问政,圣贤出溪南。”

可自元代以后,草原人放马中原,古阳书院未有一人出仕,沉寂近八十年。元廷曾听闻古阳书院有人才不出世,于是派镇边将军帖木尔西灵率五千军马来寻找书院,强令他们出仕。

结果五千人在茫茫大山里遇到雾气,兜兜转转两个月有余,饿死上百人,也没找到书院。最后将军带着人马伐木作舟,沿着昉河飘进新安江,寻到码头靠岸,这才离了徽州险地。

当时有传言说,徽州群山有仙存世,持刀兵者不能犯境,这是有神灵庇护之故。

莽北的元朝廷不能放任这种言论流传,于是将徽地这一州府从版图删去,改立了县衙。以县代府,降低徽地的存在。

然后封群山,断渡口,隔绝山里与外界的交通。从那以后,古阳书院声名不显,隐于世间。

还有传言说,帖木尔西灵将军带人不只是寻书院所在,而是去截龙脉。元廷知道中原钟灵毓秀,山川之间常有龙气升腾。于是为了巩固统治,派兵四处寻山截流。也就是那个时候起,昉河从近百丈宽的大河,成了如今的不足十丈宽的昉溪。

直到靖初,太祖鸿武皇帝重学宫,兴文馆。黑衣宰相刘青安沿着古籍记载的道路重寻书院,遇路口就奉香请道,终于到了昉溪镇。这里的村民淳朴,民风安宁,一派鸡犬相闻气象。

刘青安派人寻问书院所在,村民都不知道。他求访多日,只在一个九十九岁老人口中,问到了消息——昉溪镇曾有一间书院,在原河道的上游边。因元廷封山截流,昉溪早已改道,原来的河道不知踪影。

刘青安于是就在镇上住下来了。他在这里考证寻访多年,找到了原来河道的痕迹,当初的河道早就隐在群山之中成了峡谷。在峡谷的北边,有座残缺的飞檐门套巍峨耸立。

在残缺的门楼之上,歇山顶覆盖着青瓦,瓦当和滴水装饰着精美的图案,檐角翘起,仿佛展翅欲飞的凤凰。檐下,斗拱层叠,构件精细,彰显着工匠的巧夺天工。门楼正中,悬挂着一块巨大的匾额,上书“古阳书院”四个大字。

刘青安走近了,才注意到门楼两侧,有一对石狮威武雄壮,雕刻细腻,栩栩如生。青铜的门环和门钉在阳光下闪烁着古朴的光泽。虽然青瓦残缺,檐角爬满青藤,石头狮子也丢了抱球和尾巴,这古朴的大门到底还是透出一缕缕威严和厚重。

门对面的影壁早已不见,刘青安寻遍整座山谷,除了这座残门之外,也没找见书院的其他楼宇。于是,他请了圣命,在原址上重建书院,并更名为“紫阳书院”,取紫气东来,万物复苏之意。

书院里有荷花池,有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横桥,有龙首,豹肚,凤尾三座文馆,还有数不清的石碑铭刻,七八丈高的石帖也有不少。唯独在山边,那座“古阳书院”的残门依旧坐落着,管理书院的长老们心照不宣地不去关注老残门,也无人去修缮它,只有一些问政山的野竹子,在残门西侧长了起来,把那座门隐在竹影之间。

经过几代人的苦心经营,书院已经恢复往日的几分辉光。学子们自天南海北慕名而来,学成以后又奔赴四方,颇有海纳百川,复润千里的气魄。

这一年,是景宪年间,靖王朝的第二代皇帝已经坐朝理政三十九年了。

照例,每逢春闱前三个月,紫阳书院要大考。排名优异者可以被直接推荐入朝,有学子访古游学,在务实和治学之间,作一篇真文章。也有学子赴考,一级一级向上,为一方百姓计,为天下计。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大部分这里出身的学习都如此。

考学有文有武,这是紫阳书院独有的。这届学子有一个陆重的,文武双全,却冷面冷心。玩的好的只有一个朋友,叫曾子敬。

曾子敬是个爽朗的人,他父亲曾云从商,虽是一般有钱,也只能补个无关紧要的县里草市副管的缺,没有实权。商人不被看重这是古训。所以曾子敬没有赴京赶考的打算,只想另谋出路。

临考的前一天夜里。陆重正在收拾书柜。明天就要应考,考完就要离开书院了。在这求学三载,平日里他冷面待人,其实一草一物,对他而言何尝没有感情?尤其是那座古残门,每个月夜他都会去那片竹影里……

想到这里,窗外突然探进一个脑袋,是曾子敬。“我有酒,来一口?”

本章完

我要报错】【 推荐本书
推荐阅读: 谁让他修仙的!我有一个修仙世界孙氏仙途阵问长生综武:我在皇宫觉醒多子多福系统苟在女魔头身边偷偷修炼我在诡异世界谨慎修仙我的模拟长生路请殿下斩妖天海仙途
已为您缓存好所有章节,下载APP查看~